市场经济,商品经济对传统社会价值观的冲击,主要是以金钱动摇、打破了原先的政治权威和知识权威,从而改变和重塑社会的价值体系。社会学研究中,通常以经济状况、权力、声望、教育程度四个指标判定、区分社会阶层。在不同的社会型态和历史阶段,关于社会地位的主流态度会是很不相同的。生长在传统的政治文化中心的北京人,其衡量成功、成就与社会地位的标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?本次调查对于这个问题的结果多少有些出人意外。在所列举的判定社会的各项标准中,占第一位的是“学历高低”,占第二位的是“道德高尚”,第三位是一个人的职位高低,第四位是经济收入,第五位是社会声望,第六位是家庭背景。
调查表明,对于挣钱和接受高等教育的比较,将近76%的北京市民明确反对为挣钱而放弃接受高等教育。同样,对于“大把花钱才有面子”的提问,94%的北京人嗤之以鼻。作为文化古都,北京人之重视文化教育是有传统的。这个重知识、学历和道德的排序有可能是比较典型的北京市民的价值观。在过去有关的调查中,公众对权力与金钱的重视大多在道德与知识之上。与之相比,当前的社会价值有了明显的回归倾向。这与近两年重新出现的报考研究生热、高雅文化热、许多下海者重回国营机构等社会现象有相通之处。这或许说明,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育,并没有给商业文化在人们意识中谋得更高的地位;相反,在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,社会结构的调整已切入个人层面,直接面对每个人的利益和前途的今天,由80年代建立起来的金钱与物欲崇拜正在面临新的考验。在价值认知的领域,已出现权威价值、金钱价值与知识道德价值“三分天下,各据其一”的局面。